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是转换成二进制来存储的,二进制的发明据说是来源于中国阴阳八卦。后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是最早接触中华文化的欧洲人之一,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中,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,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0和1。在莱布尼茨眼中,“阴”与“阳”基本上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版。他曾断言言:“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、最完美的逻辑、最先进语言”
计算机存储单位一般用bit、B、KB、MB、GB、TB……来表示,它们之间的关系是:
65535
,4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 4294967295
。 ASCII编码:
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,因此,最早只有127个字母被编码到计算机里,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、数字和一些符号,这个编码表被称为ASCII
编码,比如大写字母 A
的编码是65
,小写字母 z
的编码是122
。
但是要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,至少需要两个字节,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,所以,中国制定了GB2312
编码,用来把中文编进去。
全世界有上百种语言,日本把日文编到Shift_JIS
里,韩国把韩文编到Euc-kr
里,各国有各国的标准,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,结果就是,在多语言混合的文本中,显示出来会有乱码。
Unicode编码:
因此,Unicode应运而生。Unicode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,这样就不会再有乱码问题了。Unicode标准也在不断发展,但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(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,就需要4个字节)。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。
UTF-8编码:
新问题的出现:如果统一成Unicode编码,乱码问题从此消失了。但是,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,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,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。
因此,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“可变长编码”的UTF-8编码。UTF-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-6个字节,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,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,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-6个字节。如果你要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,用UTF-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。
unicode和ascii是一种编码方式,而UTF-8,UTF-16等是一种存储方式,在存储和传输上节约空间、提高性能的一种编码形式。
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字符编码工作方式:
在计算机内存中,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,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,就转换为UTF-8编码。
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,从文件读取的UTF-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,编辑完成后,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-8保存到文件:
浏览网页的时候,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-8再传输到浏览器: